遵义乡村振兴产业学院

生态振兴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生态振兴

逐梦山间步不停 ——桐梓县石牛村魏发府一家四十年织就一幅绿色画卷

来源: 时间:2023-03-31 浏览:233

他虽已年逾八旬,但穿行于森林中,步伐仍稳重而踏实。

“这些树都长大了,我太高兴了!”他说,“我从来没有动摇过,40年来,我们一家精心照顾着这些树。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,如果哪一天我不在了,我的儿子、孙子也会一直守护它们……”

他就是“贵州省劳动模范”“贵州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”称号获得者——今年82岁的桐梓县大河镇石牛村村民魏发府。漫漫40年的种树历程中,他和他的家人用双手将20多万棵树苗栽种在荒山上、碎石间,筑起了一道人工生态屏障。

40年植树造林1148亩

40年前,石牛村因乱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,村民广种薄收。为了改变现状,当过石牛村村干部的魏发府带着一家老小在大坪山上,拉开了造林的帷幕。

“树不能毁,水不能枯。”1983年,时年42岁的魏发府说,“被毁的树,我们要把它补回来。”

为了承包砂石地种树,魏发府花光积蓄。当时,村里人都认为他疯了,干坡坡上、砂石地里怎么可能种得活树?

在魏发府的努力下,栽种下去的树真的活了!在乡亲们有些惊异的目光中,魏发府索性在山上建起一间临时木房,方便栽种、管护。

种树难不难?缺钱又缺苗,咋能不难?魏发府说,为了买树苗,他把自己创办的砖瓦厂和养殖场以及子女打工的收入用来买树种,育成苗再移栽,一年要栽下几千棵树。

刨坑、栽树、填土……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魏发府带着全家七口人在植树造林的路上奋力前行,用坏了几十把锄头,换了几十把铁锹……

2005年4月的一天,魏发府59岁的妻子王明莲上山巡林、补苗时,脚踩滑摔倒在地,导致瘫痪。

“咱们这样做,值吗?”魏发府问妻子。

“值!树长高了,山变绿了。”王明莲说,“看着满山的绿色,舒服!”

王明莲虽然瘫痪了,但她对树、对青山的爱却不曾减半分。只要天气好,她就督促魏发府和儿子们上山巡林。2020年4月,在生命弥留之际,她还叮嘱丈夫:“要管护好这些树,天气好时,多去看看。”

为了心中的那片绿,魏发府一家用40年时间,累计栽活21万余棵树,造林保存面积1148亩,带动村民植树10312亩。

像爱护孩子一样守护森林

这些年来,最让魏发府欣慰的是,儿子、孙子们也成了这片森林的守护者。

3月13日,一场大雨解了魏发府和儿子魏旗延心中的愁。在雨水滋润下,树林生机勃勃。

“总算下雨了。”魏旗延说,“要是再不下雨,我们的有些树就要被干死了。”

去年夏季以来,因持续高温少雨,石牛村出现旱情,大坪山上的一些树木枯死。

“天干物燥,一定要预防森林发生火灾。”魏发府说,树木最大的“敌人”是火,他就让儿子上山守着。从那之后,魏旗延带着他喂养的200多只羊,每天白天守在山上。

怕儿子偷懒,魏发府还当起“监督员”,每天都要到树林里去看看。“这些树,就像我的孩子一样。”魏发府说,看护它们可马虎不得。

如今,在县城读高中的孙子魏豪翰每到寒暑假期间,都要陪爷爷守护林子。“山没了森林,就会变成穷山。”魏豪翰说,“父亲接过爷爷的‘护林棒’,将来我就接爸爸的‘护林棒’。”

魏发府指着自家培育起的大片森林说:“山上栽种了松、柏、柳、水杉、银杉等树。这些树,这片林子,我打算捐给国家,想给当地留下更多的绿色……”

夕阳下,石牛村栋栋民居与绿色林莽交相辉映。



本站内图片、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、复制。

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

培训咨询 服务热线
公众号
返回顶部